圖:張然、林偉、陳恆、謝帥 文:楊文硯
三十年,歲月流光溢彩;三十年,世界幾多變幻;歌聲走過三十年,對母校的深情從未改變。
“就這樣望着你的臉,像那時我們望着藍天。就這樣望着你的臉,隔着多少歲月多少年。”
那時,你曾是少年,白色襯衫黑褲子是校園裏最流行的裝束。聽着這首歌曲,輕輕地牽起你的手,微微冒汗的掌心,那天陽光正好,適合與你同行。
“我不問你為什麼,為什麼帶去這麼多。請披好你的風雨衣,請藏好你未來的生活。”
那是,你曾是少年。離別的情緒夾雜在雨滴裏,耳邊的風聲好像在吟唱着一首《送別》。少年啊,朋友總是為你擋風遮雨,獨自前行的時候,唯有道一聲珍重。

明天的你,是否會想起我,曾在這夜晚裏為你深情地唱着這首歌?

明天的我,一定會記得。青春做伴,有你足矣。因為有你,連眼神裏都溢出笑意。

嘿,重又相聚的你我,就讓我們為母校獻上一曲那曾點亮我們人生路的歌謠。這歌聲裏有你,有我,有着整個青春時代的激情澎湃,也有着年少時的不羈與輕狂。

揮動手臂,大家一起縱聲高歌。

踮起腳尖,舞動出最絢爛的光芒。

一把吉他,一個温柔的嗓音,輕柔的歌聲俘獲了你我的心。

身着古裝的少女,今晚你的雙眸裏好像有整片星空墜入其中。

三十年,有多少人在珞珈山下相識相知,回到我們定情的那一刻,讓我們一同唱起那首《櫻花樹下的家》。

家是珞珈,讓愛回“珈”。歌聲飄過三十年,每一個節拍都在為這時代作證。

我們用青春的交響,為珞珈山奏一曲赤誠的歌。恬靜時如水影,躍動時如火星,用心傾聽,這是珞珈的聲音。
(編輯:付曉歌)